【公告】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推动社会发展。如有发现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站长删除!

大家都在搜:晨曦文学社  11 .1 11

首页 > 作文天地 > 小学四年级 > 正文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博客会员 2023-05-27 08:48:02 小学四年级 26 ℃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版)第35∼37页“小数点搬家”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面积模型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探索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素养培养目标】

1、             通过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发展学生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在小数中起到的作用,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经历,理解并运用小数点的移动所带来的数的大小变化,并正确使用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变化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并通过寻找小数点左右移动后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表达与合理的数学思考,体会小数点移动引起计算的便利性。

3、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课的安排是数学知识生活抽象化后,进而数学化的典型表现,从小数点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大量与数量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课堂模式,寻求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是学生从幼儿开始一直受到正规培养和训练的基础学科,是具有积累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科学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是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起点。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情境为平台,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数学问题,并引发一连串的思考,经过长期的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养成,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的萌芽。

5、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合情推理归纳出具有一般性问题的结论,并适当运用演绎推理从已有的事实(本节课得出的规律)和课堂中已定的规则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进行简单问题的解决,并能从生活中找出小数点搬家的例子,并能够说出自己的合理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研究过程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单元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探索“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依据,也是单位换算的基础。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点变化的规律并不容易,所以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突破难点。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来的十分之一。

二、学情分析:

1、三年级时,学生已经能够以圆、角、分为背景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在思考小数相关的问题时,学生会利用相关的背景解释所遇到的问题。

2、本学期,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小数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和十进分数的关系。并能用学习中曾经建立的各种数学模型去探索新的问题,并解释其意义和原因。

3、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小数加减计算,并能够用图表和相关学习经验解释其算理,并能有效的迁移到新知的探索中去。

4、在平时学习中,教师经常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学生能够按照活动要求,有序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收获给每个成员分享,纠正补充后成为自己的学习经验或者小组共同的收获给全班分享。

5、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缺乏小组内互相质疑的能力,教师在小组交流时实施指导,小组交流活动中把学生的结果优化组合,突出小组合作的效率,和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认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

难点:能够准确的表述小数点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后数的大小变化情况,突破表达与认知的矛盾,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课堂练习本,铅笔等)

 

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一、     看谁算得快。

5×5=    8×5=     7×5=     6×5=     2×5=  

9×5=    9×2=     6×3=     4×5=     2×4=

二、把口诀填完整。

二九(                    )三十五  

一三(                四八(       

        )三十六      四五(                    )四十            )四十五

三、看图列式计算。

 

 

列式:(              )或(              )口诀:(           

四、蝴蝶寻花。

  

五、解决问题。 

1.

1)买4瓶饮料,一共要用多少钱?

 

 

2)买6瓶酱油,一共要用多少钱?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 小刚从第1棵树走到第5棵树,一共走了多少米?

 

 

 

 

3. 买门票各需要多少钱?

 

 

 


1)买九张儿童票多少钱?

 

2)买8张大人票多少钱?

 

33张儿童票和2张大人票需要多少钱?

        之前做的北师版的草帽计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我觉得不够成熟,和其他学校老师做的设计相差比较远啊

草帽计

【精解课题】介绍主题

《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设下计策,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形近字组词:

隐(  )   葫(  )  侦(  )  滥(  )

稳(   )   胡(  )  贞(  )  监(  )

【重点词语】

汗流浃背  莫名其妙  得意忘形  丢盔弃甲  狼狈而逃

喜出望外  狂轰滥炸  叫苦连天  血肉横飞  神机妙算 

【重点语句】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

“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

“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

红军:

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

为下文贺龙实施“草帽计”作了铺垫。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

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从命令。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2    1 2 下一页 尾页
搜索
栏目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