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天地 > 小学四年级 > 正文
乌兰布统草原
博客会员 2023-02-08 10:30:02 小学四年级 11 ℃ 《草原》教学反思 一、采访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受地域所限,大部分学生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单纯的指名读从网上了解到的草原风情,又略显枯燥乏味。因此,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有去过草原的吗?正巧,我班的刘正升同学去过草原,但是只有他一名同学去过,其他同学顿时对他投来羡慕的目光,为调动气氛,我随机走到他身边,现场对他进行了采访,我是这样说的:“好,老师现在就采访一下刘正升同学,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空气清新)你在那里玩儿得愉快吗?骑马了吗?(没有,怕从马上摔下来。)吃了些什么?(借机介绍奶茶、手抓羊肉)说得真好!老师也有幸在去年暑假去过一次草原,和刘正升同学的感受是一样的。可惜大家没有去过草原,但是没有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感受那里的民族风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认为是成功的,当我走到刘正升同学面前采访的时候,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随之投来,我发现每一个同学都在认真倾听,采访中刘正升同学的表现也很轻松,消除了紧张感,此时的气氛十分融洽,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一定的意义。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学本课我始终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 本篇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草原美景。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讨论:本自然段写了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学生们边读边画,讨论非常激烈。汇报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找出草原景色的特点:大、绿、美。重点有五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汇报中,学生能够抓住“更”、“那么”理解出草原的天与别处的不一样,说明这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是不一般的。学生汇报后,我是这样过渡的: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是草原上的青草净化了空气,泛着青草的芳香。老舍先生远离喧闹的城市,初入草原,顿觉神清气爽。在这样美丽辽阔的境界里,老舍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什么?生:犹如置身于仙境。因此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我紧接着说:你能不能把老舍先生的这种感觉用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来?学生举手踊跃,能够将重点词“更”、“那么”加重语气,并把老舍初次见到草原高兴愉悦的心情读出来。接下来的四句话“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更是将草原的“大、绿、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同学们边汇报,我边借机指导朗读,同学们朗读的热情越来越高,后进生“刘梁”等几个同学也被这种气氛调动起来,积极举手参与朗读。最后,我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将课堂推向高潮,随着音乐的响起,我们仿佛置身于草原,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的确,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的书声。很多课文学生可以通过读,读出我们想要讲的东西。学生们能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品评感悟及体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三、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标中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的。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本课书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准确,并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草原美景和人们的热情好客。 |
《草原》赏析
《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赞美了草原景美人更美。
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款款道来,仿佛是一位老者在饶有兴致地回味自己一段有趣的经历。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将我们带入了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在这大草原上,作者的笔触从天上到地下,随意的挥洒着。草原的可爱,使这里的天都“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都使作者“满心的愉快”,这种愉快是发自内心的,是毫无掩饰的,以至于使作者“总想高歌一曲”。明朗天空下的草原,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虽是“一碧千里”,辽阔无边,但是却让人看得真真切切,透出了草原特有的纯净。纯净的草原并不是单调的,起伏的小丘凸显出它迷人的曲线,羊群为它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辽阔是美,曲线是美,白色的大花,更是美。但是草原最吸引人的,还是它那特有的绿。它绿得写意“就想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它绿得随意“到处翠色欲滴”,它绿得畅快“轻轻流入云际”。在“这种境界”中,人又如何能不惊叹,不舒服,不任自己的思虑随着这“轻轻流入云际”的绿慢慢地流淌呢?文中“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更能衬托出“这种境界”的妙不可言。
如果说,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宁静、高贵的草原世界的话,那么第二自然段就为热闹、热情草原的拉开了序曲。草原依旧辽阔“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行车依旧“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宁静的只有“忽飞忽落的小鸟”陪伴地草原上,随着一条河的出现,渐渐的,渐渐的热闹了起来。由多起来的牛羊、马群,到“隐隐”的“鞭子地轻响。“快了,快到了。”虽是简单的五个字,作者想要见到蒙古老乡的急切心情表露无疑。而这蒙古族老乡“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读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桃花源记》,同样是的静谧的美景,同样是洒脱的前行,同样是豁然开朗的碰到好客的主人。莫非这蒙古族老乡,也是传说中的仙人不成?作者极尽笔墨渲染见到蒙古族老乡之后的热闹“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与刚才的静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自然段,草原的气氛渐进高潮。“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蒙古族老乡的好客,在这平淡的描述中,表现的是那么得淋漓尽致。热情的握手,友好的微笑,虽然不同,但却表达着同样情感的语言,让这热闹中,多了许多友好,许多团结。
第四自然段,草原更加热闹了。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斟满友好的酒杯,略带羞涩但又落落大方的鄂温克姑娘的民歌以及会心的微笑,营造出了和谐的,亲热的气氛,中华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之间的互助,中华民族之间浓浓的情谊,在这蒙古包中,飞扬着,回荡着……
第五自然段,“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壁草话斜阳”一句,将全文的主旨明确的点了出来。是啊,这么好的兄弟,这么深的情谊,这么好的草原,怎么忍心话别呢?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明如玻璃”的河,成群的牛羊,远迎客人的蒙古族兄弟,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理解课文。第二幅图画的是套马的游戏现场。学生对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活动也许不太了解,插图能够勾起学生对蒙古族传统待客、游戏方式的兴趣。
课后有四道题目。第一、四两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第二题,使学生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题,旨在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 上一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
- 下一篇:从乌塔想到的
- 搜索
-
- 133452℃肉肉小短文300字左右
- 129102℃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
- 69844℃用春雨小纸船小虫子喜鹊小狗写一篇小
- 67658℃爸爸让我肉妈妈
- 62054℃给中小生开嫩苞
- 59987℃给中小生开嫩苞
- 55324℃疫情期间线上培训心得体会
- 50221℃致敬最美“逆行者”-张定宁
- 49351℃含羞草实验研究所
- 49146℃《全球高考》读后感
- 46463℃男生折磨女生阴作文1000字
- 45691℃爸爸让我cao妈妈
- 44972℃男生折磨女生阴作文1000字
- 44641℃学习《党史故事100讲》的第二讲《一
- 41837℃男生折磨女生阴作文1000字
- 41628℃给中小生开嫩苞
- 38737℃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
- 38498℃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34862℃给中小生开嫩苞
- 34553℃男生折磨女生阴作文1000字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