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天地 > 高中 > 正文
《从军行》教学实录
博客会员 2020-05-14 17:28:31 高中 7033 ℃《从军行》 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知道诗人表达的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评价任务:
1.通过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想象画面,借助关键词和图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借助注释读古诗,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交流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借助图片和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环节一:朗读古诗
导入: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对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过渡语: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的第一首从军行。和我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一:理解诗题,了解边塞】
师:读懂诗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古诗,自己轻声读题目,结合注释1,说一说古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的,从军行是汉朝乐府诗的一个题目,唐朝许多诗人直接沿用它表现边塞的战争和生活。
【活动二:读通古诗,感受韵律】
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至少读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谁想来读?读得准确、字字响亮。谁还想读?通顺流利、节奏感强。来,一起听范读!像这样再来读一读,有点味道了。
师:左边四列同学一起来读一遍,抑扬顿挫,非常好。右边的同学也来试一试,大家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声音的延长。
师: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女生接读后三个字。仔细品读每句诗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山、关、还”都压an韵。
师:押韵使古诗有音韵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师: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女生读前四个字,男生接读后三个字。
师:大家读出感觉来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句。你们越读越有味道了。
环节二:想象画面
【活动一: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读着读着,你眼前应该有画面了,默读前两句,把你眼前看到的景物挨个圈起来。
生: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师:你看到了典型的边塞风景。光这样说,你的画面感可能不强,看图片,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
生:萧瑟、荒凉、苍凉。
师:请你看着画面,想着画面再读这两句。
师:同学们,这两句诗中,哪些字眼也让你感觉到了苍凉、萧瑟?
生:暗、孤、遥。
师:说说这几个字带给你的感觉。
生:“暗”字让我感觉到乌云密布,连雪山都黯淡下来了。“孤”字描写出了荒漠中,有一座孤城,非常荒凉,让人感觉孤独,思念家乡。遥,形容距离远。
师: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
过渡语:环境是这样的恶劣,读——青海长云暗雪山;乡情是这样的深切,读——孤城遥望玉门关。可戍边将士们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PPT出示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诗句中的“穿”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从前面的“黄沙百战”推测出穿的意思是穿破、穿透。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很会学习。
师:同学们,金属制作的盔甲都会穿破,多么不可思议啊。结合图片,展开想象,说一说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穿破的呢?
生:征战时间太久了就穿破了。
生:黄沙把金甲磨破了。
生:战争太激烈了,被敌人刺破了。
师:穿破的是金甲,穿不破的,磨不灭的是什么呢?
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之志不但没有消磨,反而在大漠风沙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定。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读—— ,为了后辈不再遭受战争伤痛,他们发誓,读—— 为了祖国的威严,他们发誓—— 同学们,面对前段时间的疫情,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的信念,我们也可以说是——
【活动二:结合地图,了解背景】
师:读到这里,我们在来看整首古诗,你有新的体会吗?
师:一起看地图,唐朝的疆域非常辽阔,上下分别是两个外族突厥和吐蕃,青海、玉门关正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将士们在这里同敌人殊死搏斗。整首诗就像用一个航天器在拍摄画面,先是一个宏大的镜头,展现了边塞景物,镜头拉近,我们看到将士们身穿的铠甲已被磨破、打穿。
师:这样的空间变化,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边塞的环境恶劣、将士生活的艰苦、战斗的艰辛。
师:是的,这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苍凉、辽阔的景象中,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师:此刻,身经百战的将士们心中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他们心里想着一定要同敌人战斗到底,不打败敌人就不返回家乡。
师:这正是将士们的豪壮誓言,请你再读诗的后两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生:将士们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如果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生:将士们奋勇杀敌,坚定信念,保卫国家。
师:带着你的感悟再读这两句。
师:尽管条件艰苦,战争凶险,但将士们的英雄情怀却永不衰减,齐读这两句。这份坚定的信念让我们震撼和感动,再读这两句。
师:王昌龄目睹边塞的孤寂与荒凉,他深切地同情这些戍边将士的艰难生活,同时又被他们精忠报国的豪情所感动,写下了这《从军行》古诗。让我们再完整地读一读,感受他们崇高的精神。
环节三:背诵默写
师: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把景和情交融在一起。借助屏幕上的关键词,自己背一背这首古诗。触景生情是学诗的乐趣,看着这两幅图片,谁能背出对应的诗句?同桌互相完整地背一遍古诗。
师:反复诵读,这首诗走进了我们的心里,试着把古诗默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尽量写得又快又好。
师:看一看这位同学的默写,谁来评价?说一说优点,也可以提一提建议。
师:这节课大家能够读懂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真会学习。在课后向家人背诵、默写《从进行》古诗,预习第二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搜集王昌龄《从军行》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 上一篇:网课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小妙招
- 下一篇:《20以内的连减》——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