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推动社会发展。如有发现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站长删除!

大家都在搜:晨曦文学社  11 .1 11

首页 > 学习品读 > 正文

高一人教版物理教学视频

博客会员 2023-05-26 04:06:02 学习品读 20 ℃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20以内各数的认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入认数学习的第三个阶段,也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大数的认识做铺垫。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一个完整的数级。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照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段编排;教材提供各种直观模型:几何模型、点子图、小棒、带数位的计数器、数轴等,从直观到半直观半抽象到抽象,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专门安排了例3;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查漏补缺,更是对本单元知识学习的提升,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也是为后续学习的铺垫。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体会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生活意义。

2.巩固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思想;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它们的组成;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掌握万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语言表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读数、写数。

十进制计数法。

用估算解决问题

难点:读数、写数。

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名师教学课件、算盘、计数器。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七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都学会了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表格等)把这个单元所学进行整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的是什么?

3)你会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如果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像一颗颗闪耀的珍珠,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拥有和保存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这个工作。(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2.交流成长档案

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复习任务一,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推选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复习任务一的三个问题。

汇总:万以内数的认识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①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②数的组成、读数、写数

③多角度认识1000,培养数感

④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①数数、认识“万”及数位顺序表

②数数、数的组成

③读数、写数

④比较数的大小

⑤近似数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①整千数的加减法

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③用估算解决问题

3.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根据刚才同学们成长小档案的交流,我们已经把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很好地梳理,看(出示思维导图),是不是看起来就更明了、更清晰了?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反思,更好地掌握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个单元学习之后都能养成这样梳理的好习惯,把知识的珍珠穿成串,更好地保存它们。


【知识点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大约有(    )个长,大约有(    )个长。

同样是测量,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    )。(填序号)

4.课时作业

1)一个一个地数,在下面各数后面连续写出4个数。

98    (                              

2097  (                              

996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00、2900、(    )、3100

3000、4000、(    )、6000

    )、500050015002

2000、(    )、20202030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万以内的数的认识。特别是接近整百、整千数拐弯处的数的数法,理解每个数位上数的含义体会相邻数位的十进制关系。

3)填空

6892是(           )位数,它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②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③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5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⑤九千九百写作(     ),它是(      )位数。比它多1的数是(   )。

⑥用0071四个数字,写出一个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再写出一个零都不读的四位数(            )。

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770676070767600,结果是(     

⑧妈妈买了一台冰箱,价格是3698元,约是(         )元。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察了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位顺序表,数的比大小,近似数等相关内容。

4)红光小学图书馆藏书情况见下面的统计表。

每种书的本数各接近几百本?最多的一种比最少的一种大约多多少本?

【答案】故事书接近200,连环画接近800,科幻大世界接近400

800-200600(本)

答:略

【解析】回顾确定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找和它最接近的数的整百、整千数。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

5)亮亮一家去旅游,初步估计住宿费要600多元,往返交通费要800多元,游玩、吃饭等费用要700多元,准备2500元现金够用吗?

【答案】把这些数分别看成700900800

700+9008002400(元)

2400<2500

答:够用。

【解析】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结合具体的情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巩固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1情境图及P23例2、例3。

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这是了解测量的第一个阶段;在本单元,学生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二)核心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提高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米尺的活动,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知道分米与米、分米与厘米、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估测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学习重点

建立1分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五)学习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你听说过分米吗?你知道1分米有多长吗?身边哪些物体的长或宽接近1分米? 

请你找一找,方便的话第二天带到教室里。  

(二)课堂设计

1.回顾旧知,活动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组织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

(2)思考,度量课桌的长度,你们觉得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

3)引出课题

当长度比1米小,用厘米测量又很麻烦时,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认识分米

观察米尺,你能在米尺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

教师指出:10厘米的这段长度,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分米表示。记作dm。

你知道分米和厘米的关系是什么?【板书:1分米=10厘米】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熟悉的尺子,找出10厘米的长度,直接指出这个长度就是1分米,一方面能直观认识1分米,另一方面能清晰地认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认识1分米,建立表象。

①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试着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大拇指和食指叉开1分米的大小。(反复多次)

②请同学们用尺子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③先闭眼想象1分米的长度,再用手比划出来。小组内相互用尺子检测一下,调整比划的长短。

④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钢笔,黑板擦,牛奶盒等)

【设计意图:形成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多种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有利于建立1分米的正确表象。同时借助先估后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探讨米和分米的关系。

①以分米为单位测量长为1米的细线,需要量几次,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并1分米1分米地数一数,确认“1米=10分米”(板书)

②借助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验证1米=100厘米

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你能根据它们和分米的关系进一步做出解释吗?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1米是10个1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

4)长度单位的换算

出示例3: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换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评价教师板书换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换算经验,让学生独立解决,在交流方法、评价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换算的方法,同时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价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巩固练习

1)23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五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是怎样选择长度单位或数的。同时复习身边的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

4.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归纳: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的实际长度,还知道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搜索
栏目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