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推动社会发展。如有发现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站长删除!

大家都在搜:研修计划 晨曦文学社  11 .1

首页 > 少年博览 > 高中 > 正文

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博客会员 2023-05-27 05:00:02 高中 16 ℃

20多年我仍不惑于“教学质量”的含义

 

在我记事的时候,我就依稀记得在我即将求学的学校土墙上都用白色的石灰写着: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直等到上小学,我才知道学生的成绩是别人羡慕,老师骄傲和家人炫耀的资本。老师们都是早出晚归的,到农忙时还经常忙地里的活,但大家都很快乐着。想起那时每到晚上放学,一群小伙伴翘着脚丫趴在田埂上完成作业,然后一直玩到夕阳落山的时候才唧唧咋咋的伴着家人的呼唤回家。就这样玩着,快乐着小学五年就过去了。当时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差,我们的上一届就考一个学生考上了初中(80年代,当时的初中都要选拔考试的),到我们这一届全校就13个学生,3间大教室,每周都有测试,成绩好的都坐中间,而且还是双人桌呦!而我们那一届小升初居然考上了四个,有两个是初一新生的前十名。我们的校长老师都很开心......

上中学,学校的砖墙上赫然写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八个大字,学校里边是荒地和随处可见的坟地。我们是新校址新学校第一届新生,我们每周都有劳动课,平操场,挖坟地,还给学校挖了两( o )哇水塘,劳动是我们最快乐和兴奋的事。我们几乎没上过音乐课和美术课,直到毕业,操场也没整好。所以到现在我都为五音不全,体育空白,美术一窍不通,书法还是我自学成才的,遗憾悲哀!!可是我们那届学生升学成绩依然娇冠全校。而且师生关系是最好的,从初中毕业到现在20多年,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要结伴去看望我们的老师还有我们那贤惠可亲的师娘......

高中的生活和学习,除了学习好像没有太多回忆深刻的。对了,操场上活跃的都是校园里大名鼎鼎的“功夫”小子,为了应付考试,初三那年我长了一屁股的疮,史无前例,小毒疮雨后春笋般的......闹心又记忆深刻呀!翘着屁股伏在一堆试卷旁边这是高中教育质量在我身上的缩影吧?

大学两年的记忆是那么短暂和匆忙,入学时的空虚和无聊,除了打牌,喝点酒,爬爬山,学者英语专业我却整天看着诗歌和散文,漫无目的的730天就这样悄然逝去,些许无聊,些许惆怅。大学的教育留在我印象里的只有那飘满桂花芳香的长长的甬道,长长的,香香的..

   从教十五年,我仍在体会和感悟着教育质量给我带来的幸福和惆怅。我曾为自己的文章获奖,讲的课获奖,学生跑到自己的身边说着心里话,学生取得好成绩而快乐充实着。也在为自己没能教好每一位学生急躁、无奈和惆怅着。回想自己的学和教的历程,原本的青春少年转眼成为奔四一族。常言道,四十不惑。我仍在追寻和不惑着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我一直认为教育质量的高低就是反映在升学率,原本是那么的单纯。在经历减负,素质教育,生本教育,道德课堂等等一系列的先进理念学习和实践,带给老师的是压力和惆怅,仿佛一夜之间人类的工程师教师受人尊重的三尺领地的庄园主,彻头彻尾的成为服务于学生成绩,各种考试的加油站,继续教育的bank,学生家长挑刺的园丁,家人埋怨的出气筒。这一切都是教学质量惹的祸!

   总之,在教学质量的鼓励下,考试指引下,跳楼的多了,不良的老师多了。教育呈现出教无谓,学很累的尴尬境界,教育的市场化上不起学的多了,上不起学可以提供贷款呀?!择校的多了!农村的学生少了!教师跑了!不惑不惑!!!!

   我觉得真正的教育之本实际与教育质量有关。教育质量是1、国家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首先让教育者住无忧,安居才会乐业。挣一辈子买不起房,裸露的心何以安心!2、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一部分,教学园丁不是关心某些优良品种,而是关心整个园子的植物成活率,实施除草灭虫,搭架,让他们自由自在的享受阳光。我们不求一枝独秀而要的是满园春色。如果教育多一点率性和纯真,何愁不会桃李满天自芬芳呢?!!!!!!!!!!!

园丁是这样想,所谓的园主该如何想呢?不惑不惑!!!!!!!!写着写着,不知自己所云 ?(此去省略万语千言)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必修的功课便多了读书这浓墨重彩的一章。正所谓:一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还有人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坚持与《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样的好书为友,对教师而言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它让你的心是宁静的,又不是死气沉沉的,像秋天里的树林,树林里有鸟,还有微风,天气也很爽朗;它使你多了自己都未曾觉察到的亲切,使你内心厚实,永葆魅力,精彩无限。

搜索
栏目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