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少年博览 > 初中 > 正文
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杨舒涵)
博客会员 2019-02-28 22:47:48 初中 10126 ℃ 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郑东新区外国语 程倩团队 作者:杨舒涵 周恩来和毛泽东是我们所知道的出色的革命领袖。我们只看见了他们中年所做的大事,却忽略了他们的少年时代。那个时候的他们虽然年少,却是锋芒初露的模样。 毛泽东小时候,父母是从贫农到中农。到后来成了富农。他从八岁开始就在本地的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了十三岁。毛泽东的家境在初期还是贫寒一些的。所以他上学也不是很容易。毛泽东从小就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有些叛逆。他十岁时候曾经逃过学,但又不敢回家,因为他怕挨打。毛泽东的父亲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他闲着。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喜欢和父亲“杠着来”,喜欢“引经据典”的和父亲杠着来。同时也是在十三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小学堂,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晚上替父亲记账。但是在此期间,他依旧是坚持阅读,他先是跑到了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在那里读了半年书;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书,也读了一些时论和一些新书。有一年他了解到长沙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就在学堂里和同学们讨论。也许他想参加革命的心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过了几年,他的父亲想送他去一家同有他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刚开始毛泽东是反对的,然后后来他听说那里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定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他在那个学堂里获得了不少进步。他在那里也阅读了各种新兴的书籍。也许他就是在那里,埋下了一颗想要革命的种子。 周恩来出生在中国处于黑暗的时期,那个时候各种势力矛盾尖锐,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和贪婪的帝国主义者妄图一起主宰中国的未来。周恩来小的时候很聪明,养母陈氏出自于书香门第,她在周恩来的成长之路上,扮演一个重要的心灵启蒙老师的角色。周恩来天资聪颖,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认得很多生字,也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他在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进了学堂。周恩来有三位母亲,除了生母和养母外,还有一位乳母。这位乳母是淮安的一位乡下妇人,周恩来从她的身上了解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周恩来小时候是一个天真孩童的模样,同时这些良好的家教以及学堂的引导不仅带给他许多的知识,而且培养了他的风度。但是好景不长,周恩来十岁的时候,母亲都已离世,父亲在外做工。突然之间,周恩来明白了很多人世间的道理。这个时候,他悟到只有直面人生,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那个时候中国一片凄风苦雨,老百姓苦不堪言。年少的周恩来目睹了一切,他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这些冷酷无情的现实让他看清很多东西,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12岁的时候他去的沈阳读书,这段学习之旅让他记忆犹新。同时,他在那里也成为了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他的革命之路从沈阳开启。同时他丰富的阅读量和深刻的见识。也注定了他会走上革命这条道路。 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 1918年 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等组织发起新民学会。 周恩来日本求学之旅历时两年,在1919年回国,他又回到了中国的土地上。9月进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而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可以说“五四运动”是他们的联结点,也同样是1921年,周恩来参加共产党,而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是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如果说先前的五四运动只是“预热”的话,那么1921年,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毛泽东和周恩来都作为出色的红军将领,他们的革命之路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他们好学上进,饱读诗书,即使条件艰难,却仍是坚持读书,坚持学习。从小就拥有了领袖气概。不跟风,不攀比,不虚荣,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到的想法。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广济民众的心,也怀有一颗领袖之心。 俗话说,三岁看老。虽说这些优秀的革命领袖不是从三岁开始就身怀大志的,但是他们的革命之路,也早就在年少时候就定型了吧。 |
- 上一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杨舒涵)
- 下一篇:国之脊梁(王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