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少年博览 > 初中 > 正文
唐朝的民族交往和交融
博客会员 2020-07-09 07:28:03 初中 7909 ℃
商业
教师: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由学生举出大都市的例子。(提示:盛唐时期的经济分布图)
学生:长安、益州、扬州、洛阳
教师: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出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看图说出长安城的特点(补充材料)
“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 《韩昌黎全集》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特点: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
(可强调这一时期坊市分离,其中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教师:出示长安西市图,感受唐朝商业交往的盛况,过渡到当时人们用来交易的货币叫什么?
学生:开元通宝
教师:出示开元通宝图片
(表格总结:唐朝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二、唐朝的民族交往和交融
1、唐与突厥(内容简单,学生了解即可)
教师:唐初,东西突厥经常骚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2、民族政策
教师:出示唐太宗图片以及材料,这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唐朝初期,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
3、唐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表现
教师:直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讲解内容,并且辅助地图和图片:
①通婚: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②封官:朝廷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册封: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
④设置机构: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用于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4、唐与吐蕃
教师: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什么人的祖先呢?(出示地图以及敦煌壁画中的吐蕃人图片)
学生: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教师: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展示唐朝阎立本《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以及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像)
教师:读材料和课本知识,请同学们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①情况: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辅助教学:出示布达拉宫图片,这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为妻而建)
教师:文成公主之后,唐与吐蕃关系怎样?提供史料以及唐蕃会盟碑图片。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材料二 唐蕃会盟碑: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唐蕃会盟而立。历述了唐蕃双方和亲“永崇舅甥之好”的历史。
教师总结:唐中宗时期(710年):金城公主入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期:立唐蕃会盟碑
教师:小组讨论:如何看待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引导学生可从积极影响、作用、意义等入手思考)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①大大加强了周边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缔造大唐盛世。
教师: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由学生举出大都市的例子。(提示:盛唐时期的经济分布图)
学生:长安、益州、扬州、洛阳
教师: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出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看图说出长安城的特点(补充材料)
“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 《韩昌黎全集》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特点: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
(可强调这一时期坊市分离,其中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教师:出示长安西市图,感受唐朝商业交往的盛况,过渡到当时人们用来交易的货币叫什么?
学生:开元通宝
教师:出示开元通宝图片
(表格总结:唐朝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二、唐朝的民族交往和交融
1、唐与突厥(内容简单,学生了解即可)
教师:唐初,东西突厥经常骚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2、民族政策
教师:出示唐太宗图片以及材料,这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唐朝初期,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
3、唐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表现
教师:直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讲解内容,并且辅助地图和图片:
①通婚: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②封官:朝廷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册封: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
④设置机构: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用于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4、唐与吐蕃
教师: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什么人的祖先呢?(出示地图以及敦煌壁画中的吐蕃人图片)
学生: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教师: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展示唐朝阎立本《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以及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像)
教师:读材料和课本知识,请同学们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①情况: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辅助教学:出示布达拉宫图片,这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为妻而建)
教师:文成公主之后,唐与吐蕃关系怎样?提供史料以及唐蕃会盟碑图片。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材料二 唐蕃会盟碑: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唐蕃会盟而立。历述了唐蕃双方和亲“永崇舅甥之好”的历史。
教师总结:唐中宗时期(710年):金城公主入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期:立唐蕃会盟碑
教师:小组讨论:如何看待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引导学生可从积极影响、作用、意义等入手思考)
学生:(……课堂回答)
教师总结:①大大加强了周边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缔造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