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推动社会发展。如有发现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站长删除!

大家都在搜:《中华文明》 四年级课课练 数学文化 老王 新郑学习心得

首页 > 少年博览 > 初中 > 正文

有的人读后感

博客会员 2023-02-08 15:54:06 初中 5 ℃

《教育的细节》读后(二) 

今天,接着阅读《教育的细节》,完成了《第二辑:守住教育的重心》的阅读。

在《第二辑:守住教育的重心》中,主要包括有“减负,减出幸福来了吗”、“头发上的教育学”、“杜郎口的‘生意经’与‘朱砂丸”、“守住教育的重心”、“教育的节奏”、“你有课程风险意识吗”等教育思考。

在“减负,减出幸福来了吗”中,作者针对当前轰轰烈烈的为师生“减负”的种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和案例谈起,“减负”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的环境,减轻学习的压力,但在僵化的体制内,可能就是为了“减负”而“减负”,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反而增加了师生无尽的责任和压力。反观国外,有日本要改变宽松教育带来的弊病,有法国进行的“减负”无作业的行动。在结语中提出:教育是为了让人生更美好,那“减负”的起点就应该是为了每个人幸福、健康地成长才行。在“头发上的教育学”中,以山东东营14岁女生因学校要求剪发而跳楼身亡谈起,教育中的个案往往成为整个教育的被批判的导火索。当然,不仅是女生理发的这一件事,还有许多类似的不道德的教师行为、个别不法的教育行为等都成为羁绊在教育头上的一道道锁链。需要我们教师顺应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相应的教育事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当然,也有贾老师采用合适的方法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种种尝试,而最终获得了成功。“杜郎口的‘生意经’与‘朱砂丸”中,针对杜郎口的宣传和实际进行全面的了解,直言杜郎口是教育的策划和谋划,剖开杜郎口中所存在的问题:违背教育实质的教学操作,违背学生成长规律。在“守住教育的重心”中,针对江苏省的收为奥赛金牌王庆根在美国自杀谈起,结合身边发生的案例等等,要注意教育最大的重心和要求,应该将重心落在为了每个生命上。在“教育的节奏”中,以和女儿的一番谈话解释要关注成长中的每一面。在“你有课程风险意识吗”中,结合当前的课程开发等等情况,需要教师加强课程意识,深入探究并引领学生在课程的探究中得到提升,也需要进行强化教学中的课程发挥出作用来。

在今天的阅读中,作者围绕在学校所发生的种种教育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明确的告知我们每一位教师:教育,说到本质,是对“人”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就要加大对教育中种种不良的习惯和教育不良行为等等的纠正。有人说“教育就是一堆的细节”,“教育无小事”,是的!所发生的事情可以过去,但孩子的心理是否得到理解、呵护,也应是教育成功与否的要素吧。教育,是关怀,不只是就事论事,有时还得“就人论人”,教师的心思细腻,有关怀心,才会关注到每个孩正在成长中柔嫩的心灵。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更是一个用心活儿。教育的心在于是否我们愿意用心来发现这些小事,体会这些小事,利用这些小事,让它们为孩子们创造改变的可能性。


寒假期间精心阅读了教学勇气》这本经典好书,只有真正热爱并理解教育事业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书。教学是一门原创艺术,教育应该带来自由与解放。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生动鲜明、充满感情、热情洋溢、引人共鸣。

在本书中,作者带领着教师,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同时也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强调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但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反思中,我发现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帕尔默说,要寻找一种与自己本性契合的教学方式。他的话给我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我们要找回自己,慢慢找回自己,哪怕很艰难。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模仿。看到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就想着怎样照搬到我们自己的课堂中来。也许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如果一直是模仿,就有问题了。我们要自觉地去寻找,学习去寻找。这段寻找的路肯定很漫长,要走很多弯路。但我们必须去。作为老师,我们唯恐告诉学生的不够多,唯恐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足够的信息,唯恐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我们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挤掉,因为我们怕浪费时间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学习任务是什么?高明的教师不会把满满一本书一页页灌给学生,而是选取典型的素材,让学生去发现本质的规律,从“一粒沙”中去看世界。

搜索
栏目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