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少年博览 > 初中 > 正文
守望作文
博客会员 2023-01-25 08:48:07 初中 9 ℃教育:守望“人本”
这是振聋发聩的一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发出这一问的是19世纪末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巅峰期的美国。这时的美国,像停不下来的列车,GDP飞速增长(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工人的痛苦和富人的迷惘也与日俱增。
数字,创造了奇迹,却把创造的主体——人及人的自由、幸福给埋葬了。
于是,有识之士终于发出了“为了人”的呐喊;于是,就有了声势浩大的“进步运动”和影响深远的罗斯福“新政”。
今天,中国教育突飞猛进。面对教育的“异常”,我们是否也要警醒一下:教育可以“唯数字化”(量化)吗?教育发展能够走“类GDP”道路吗?教育显现出来的空前繁荣与前所未有的失衡与失魂,让我们不得不追问一下——
教育怎么了?教育应该怎么样?
理想与现实的“两立”(有时竟至“势不两立”),让人感觉:教育家在说梦,教书匠在做工。一个是“自恋”,一厢情愿、一往情深;一个是“自怨”,身不由己,身心憔悴。
对教育的诠释与解读,也太多,且太玄,让人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事实上,真理都是朴素的,真理的表述(或曰“呈现”)也总是简捷的。对教育的探究,最好的办法也许就在于对教育“终极问题”的仰望和对教育“起始问题”的守卫,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宗旨与本质所在。
从哲学上讲,归宿点也就是出发点——“终于”永远源于“始于”与“基于”。
因而,对教育,无论是理论建构者还是一线践行者,都不能不探究这样一个“原始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究竟为了什么?
只有对这个问题有“本真”的认识,我们才能做真正的教育工作,师生才能过上健康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教育的原始问题(或曰“源问题”)给我们树立起了教育的价值坐标,使我们的教育行为有了根本性的价值取向。怀揣着“源问题”上路,我们会不时叩问自己:眼中有人吗?心中有“成人”的愿望吗?举手投足间触摸到“人本”的幽灵吗?
寻找教育的意义,就是寻找未来的人——开发生命的潜能,开启生活的前程。只有这样,教育者才不会倦怠,教育才有望成为一种具有生命特质、文化品质的创造、实现与享受!
面对“人不见了”的教育现状,教育的当务之急显然就是寻找消失(或曰屏蔽)了的人。只有找到了教育的主体——人,教育才能实现其“成人”的宏愿,才能做出“呵护发育着的人,托举发展中的人”的功德。
因而,我们需要重返教育故园,重建教育生态,使教育“回归”教育,使教育“生成”教育,使教育“超越”教育。
首先,教育即生活。它是有情的、生动的,充满灵性与活力。教育不等于教学,教学也不等于成绩与名次。教育是广阔的,深沉的,智慧的。它是生命的一种态势,是生长的一种境界,也是生存的一种方式。如同一条激越的溪流,教育,永远奔涌在生活的原野上。因此,任何人为的“驳离”与“拔高”,其结果都只能适得其反,只能把教育逼向“异化”与“枯涸”。
其次,教育乃文化。它是博大的、宽容的,富有张力与魅力。通过教育,使“文”内化,使灵魂得到“文明”的沐浴。因为“文化”,人才有“格”,才能在天地万物间闪现出伟大的思想光芒。因而,从本质上讲,教育就是文化,就是“文而化”的美妙历程。如果说生活是教育的母亲河,那么文化就是教育的脉、教育的基因,就是一个人精神发育史上不可或缺的生长素和催化剂。通过“文而化”的建构,支撑起一个“完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有教养和责任心的“现代人”。
第三,教育为创造。它是鲜活的、解放的,涌动着激情与创意。每一个教育体(包括教师)都是不可取代的,因此,教育是非程式化的,是不可复制的。教育的独特性与独创性,让教育“天生”有别于生产,有别于制造,因此,教育的价值绝对不能用“物”的方式(定时定量、计件计量)衡量。教育是“树人”,是创造,它需要空间,需要时间,需要好奇,需要尝试。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伴随人生,唤醒欲望,激发潜能,实现并超越自我。它是哺育,哺育多彩个性;它是开发,开发多元智能;它是催化,催化多样发展。正是由于创造,教育世界才如星空和道德准则一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康德语)
一言以蔽之,守望教育,就是守望“人本”;守望“人本”,就是守望教育的梦想与家园。
|
“作文,作文,作起来真难为人”,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界同仁们多年来一直研究的棘手问题。针对此问题,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观察细致,体味生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也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所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写作素材的真实性。因此,每个星期的作文课,我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写作,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观察竹子、树木、花草,有时在周末时间到野外写作,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广积素材,夯实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没有它,文章无法组成。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有这样的不足:知识面窄,平时又不注意积累素材,一提到作文就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要广积素材就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必须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在书中与名人交流;在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实践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也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并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强调学生要多思、多感、多记。一年下来,所积累的素材就相当可观了。
三、参与实践,培养兴趣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有兴趣作文,这是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让他们喜欢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其多读多写,提高作文水平,切实地解决好长期困扰语文界的这一难题。
- 搜索
-
- 132999℃肉肉小短文300字左右
- 128789℃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
- 69706℃用春雨小纸船小虫子喜鹊小狗写一篇小
- 65796℃爸爸让我肉妈妈
- 61441℃给中小生开嫩苞
- 58831℃给中小生开嫩苞
- 55287℃疫情期间线上培训心得体会
- 50124℃致敬最美“逆行者”-张定宁
- 49036℃《全球高考》读后感
- 48227℃含羞草实验研究所
- 45744℃男生折磨女生阴作文1000字
- 45478℃爸爸让我cao妈妈
- 44575℃男生折磨女生阴作文1000字
- 44514℃学习《党史故事100讲》的第二讲《一
- 41008℃男生折磨女生阴作文1000字
- 38537℃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
- 38058℃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35790℃给中小生开嫩苞
- 33548℃男生折磨女生阴作文1000字
- 29581℃给中小生开嫩苞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