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理念 > 正文
转化后进生
博客会员 2023-05-25 17:06:23 教育理念 17 ℃ 对“后进生”的转化 二七区滨河花园实验小学 郭凯月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后进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其他一般学生多上几倍,有时候刚刚掌握的知识,可能第二天就忘记了。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对于这类儿童,我们对他们的辅导和转化工作,不能仅仅限于现有的教材,否则他们可能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知识,但是对于他们长久的发展是不利的。他们缺乏思考的能力,习惯于死记硬背。 我认为,对于这类学生,最有效的手段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家长和教师应多选择有趣的书籍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各项学习能力尤其是思考的能力都会在无形中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也就越敏锐。”所以对于后进生,我们应通过阅读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这样后进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转化。 |
“后进生”教育的十个误区
“后进生”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常产生以下误区,本文予以罗列,供同行们探讨。
误区之一:“后进生”犯错误是故意的。
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难的就是知错改错。“后进生”犯错误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并非故意,有时“后进生”犯了错误,教育者不及时予以纠正,指明错处,“后进生”并未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后果,违犯了哪些条规和道德标准,再加上中学生正处在年龄和性格的突变时期,久而久之必然导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我行我素,丧失辨别真、善、美的能力,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误区之二:“后进生”学习成绩上不去,是由于自己不努力。
学习如滴水穿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后进生”学习成绩上不去,并非自己不努力,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学习上的“欠帐”现象,日积月累,形成了“负效应”,即使自己作出不懈努力,也由于“欠债”太多,无法在短期内或通过几次“还帐”能解决问题,教师应慎重对待。
误区之三:给“后进生”谈一半次话就能解决问题。
如前所述,“后进生”并非一半天形成,故教育“后进生”就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不应期望给“后进生”谈一半次话就能解决问题,而应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逐渐打开他们的心扉,和风细雨,润苗无声,使其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误区之四:寄希望于给“后进生”家长告状。
“恨铁不成钢”是教师对学生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对子女的愿望,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当“后进生”犯了错误,学习成绩上不去,且屡教屡犯时,教师就寄希望于给“后进生”家长告状,想通过家长的压力,迫使“后进生”转化。殊不知“后进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并且非常爱面子,对家长的压力有朦朦胧胧的反抗意识,再加学生家长在文化程度、教育方法、职业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若压力施加不当,就会促使“后进生”走向极端,或出走、或逃课、或故意与教师和家长作对等等,无意之中给转化“后进生”工作设置了障碍,增加了难度。
误区之五:用惩罚手段取得一时效益。
“后进生”犯错后,教师采用惩罚手段,诸如:罚站、打扫卫生、抄写课文、劳动,更甚至用罚款、停课、撵出教室等偏激手段,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效果,但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这只能是短期效应,彻底违背了教育规律,违犯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规,给学生的成长罩上了一层阴影,严重地摧残了学生身心,应予以彻底杜绝。
误区之六:“后进生”什么都不行。
一旦某个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形成了“后进生”的印象,教师就把他们划入“另册”,打入“冷宫”,认为什么都不行,任何事都干不来,从此,无论是学习,还是搞其它活动,均对他们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深深地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
误区之七:不给“后进生”显露的机会。
对“后进生”采用压抑手段,明知某个“后进生”在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演讲、帮助同学或热爱集体等方面有特长,但偏不给机会显露他们的长处,无情地扼杀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误区之八:冷遇、讽刺、挖苦、放弃“后进生”。
“后进生”犯了错误,或行动一有越轨,不做调查研究,不问青红皂白,不帮他们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改进途径,而是冷嘲热讽,不给他们申述的机会,造成了“后进生”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误区之九:“后进生”受处分就变好了。
在管理教育“后进生”时,不想方设法转化他们,而是矛盾上交,并要求校方对“后进生”给予纪律处分,想以此来制服他们,岂不知,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承受处分带来的压力,从此就会一蹶不振。
误区之十:诱逼“后进生”留级、转学、休学、甚至辍学。
对“后进生”采用摔“包袱”的办法,把他们当作“废品”处理,不顾职业道德的束缚,不管教师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神圣职责,对于有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充耳不闻,通过各种渠道,想尽各种方法,诱逼“后进生”留级、转学、休学、甚至辍学。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体教育工作者应尽量避开上述“十个误区”(还有其它误区,本文不再赘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营造和谐的氛围,爱生如子,使“后进生”产生内驱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由“学会”到“会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飞跃。
“后进生”转化点滴谈
登封市商埠街小学 刘金红
后进生身上本来就存在了许多缺点和毛病,对他们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万不可虎头蛇尾,前功尽弃!
一、要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孔老夫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要通过对“后进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点的“后进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应从激发“后进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后进生”。要深入细致地调查后进生“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表现多种多样,产生差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差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差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良上,有的学生差在不掌握学习方法上,有的学生差在缺乏学习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上等等。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不爱学习,而我却一味地给她补习基础知识,怎么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就用各种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但收效甚微。有一次美术上课,美术老师教学生用纸折小船,第一遍许多学生都跟不上,不知怎样动手,急得直嚷嚷,但王美涵同学只看了一遍,就很快折出来,借此机会,我郑重地表扬了她,我发现她的眼里充满自豪。听课也认真了,很少走神了,学习也进步了。由此可见,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学生,让其感到老师并不是看不起差生,而是在老师眼中:“我能行。”这样,他们就会发光。
二、要充分调动家长、社会一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亲自出马,孤军作战,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后进生的产生,不仅有学校教育的问题,也与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关系。所以仅靠我们自己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的。教师要学会当“导演”,充分调动社会、家庭、同学及学生的亲戚朋友等各种力量一同参与到转差工作中,营造好的转差环境,如我班学生王俊辉,他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因此,在他小的心灵里有了阴影,性格孤僻,不团结,不信任同学,更不爱上学,学习成绩极差。这样家人就更不喜欢他,造成恶性循环。我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让其他的同学主动接近他,和他友好相处,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另外,对他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并及时转告家长,让家长对他有信心,渐渐地,他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家长也越来越关心他。最让人高兴的是近期每次测试都打八十多分。难道说这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吗?
三、增强学习兴趣,恢复对学习的信心。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给表扬、鼓励。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感到自己有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其自信心。在转化问题学生欧阳天越的过程中,通过从其他同学反馈来的信息,我得知他喜欢看书,并且我在课堂上也发现前15分钟他能认真听讲,并且有时候还能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率还挺高的。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他多发言,并且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另外我还和其他课任老师交流他的情况,请他们在课堂上对他多关注。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都发觉,他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有明显的改观,并且上课效率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作业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和他交流这段时间以来他对学习的看法,她自己觉得对上课比较感兴趣了,但是不愿意做作业,问其原因,他说不会做,其实我从背后了解到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懒惰不愿意做,这是从小积下的恶习。对此我也不着急,我只是在谈话最后告诉他作业的重要性,老师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做好这一点。而我对此的做法和我对他课堂教育的方法一样,增强他的兴趣。在那次谈话后,我经常在课余时间在课本和练习册上选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先做这些相对比较容易的题目,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能把基础打牢。一段时间后,他的课堂练习做得有模有样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再次找他谈话,与他交流做作业的好处和不做作业的害处,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也表示在今后会努力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经过一学期的转化,天越同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因,转变也不能立竿见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并且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班主任一定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 上一篇:小学生四年级作文400字
- 下一篇: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