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余文森教授“读思达”教学主张心得
博客会员 2019-03-22 10:19:36 教学研究 8579 ℃当今中国社会的社会氛围是一种快节奏的社会氛围,所有人看似都是在忙碌着,一切以快为准则,这就导致很多急功近利的行为,但有时快并不一定可取。如我们教育学生一样,需要的耐心,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慢下来,有耐心的教孩子,孩子们因为其心志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现今社会风气的影响,可是学习是需要静下心来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引导孩子。但我思考的问题却总是没有形成答案,如何引导孩子成为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几天的学习,多位大伽的讲授让我思绪翻涌,对于教师,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我们所在进行的就如刘庆昌教授所说的,我们进行的教育一定要是人文教育,我们教的是一个个活生生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人文情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我刚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在和他们四年的朝夕相处中我将学生们在吸收知识能力可以分为四大类:
1、 被动式吸收,因这部分学生个人能力确实有所欠缺,使其只能部分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这部分学生只占极少部分)
2、 注意力不集中,因这部分学生所有学习能力在学习时总会或多或少的注意力分散,使他们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时受到外界影响较大。(这部分学生占比较大)
3、 能完成所学知识任务,这部分学生受到外界影响较小,但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时是被动的全盘接受,全程无思考。(这部分学生占比不小)
4、 能在所学知识上加以拓展,这部分学生自身能力不错,在学生上不满足于学校所学知识,将自身知识进行自觉地拓展和思考。
(这部分学生占比较小)
绝大部分学生都处在第2、3部分中,他们有能力但因学习方法的问题,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问题。余文森教授所提出的“读思达”的教学主张,我认为正好能解决这部分学生学习上产生的问题。通过这学习方法引导和提升,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上我想会事半功倍,我想在教学上可以根据余教授所说的“读思达”上形成另一个方法“静耐信”,也就是与余教授所说的“阅读、思考、表达”相对应的精神层面,“静心、耐心、信心”。我认为余教授所说的是行为层面的教学方法,我们身为老师要让学生“静心去阅读、耐心去思考、信心去表达”,余教授所说的“完整的学习力=独立学习能力+内在学习动力”,其实“读思达”体现的是学习能力,而“静耐信”所解决的是学习动力。“读思达”所表现的正是“学习明线”“认识输入(阅读)——认知加工(思考)——认知输出(表达)”,而“静耐信”则体现“学习暗线”“求知欲望(静心)——探究欲望(耐心)——表现欲望(信心)”,通过“静耐信”与“读思达”我想学生在学习时将会有更的提高。
如何去实施我认为的“静耐信”呢,就要有方法。这次学习,川师大的李松林教授就给我指明了道路,就是结合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深度学习的产生,将原先的先学后合转化为学用合一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挖掘学科本质,整合知识结构。
这次在福建的学习让我受益良多,尤其是听了余教授的讲解,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 上一篇: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纲要
- 下一篇:小学英语老师如何帮助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