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在居家抗“疫”的战场上寻找教育的“春天”——疫情期间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有感/疫情期间家庭教育观后感
博客会员 2020-02-27 20:26:02 教学研究 8688 ℃在居家抗“疫”的战场上寻找教育的“春天”
——疫情期间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鼠年伊始,一场冠状病毒让所有人变成了“足不出户族”,钟南山院士说:居家不出门也是在和疫情战斗。但是,我们常在微博与朋友圈里看到“老父亲”和“老母亲”们的感叹:“每天都在家和娃斗智斗勇,我太难了!”其实,这场疫情为我们带来了培养亲子关系的绝佳时段,哪怕吃饭、聊天、做家务、玩亲子游戏这些小小的细节中都潜藏着家庭教育的巨大能量。在举家抗疫的战场上,我们能嗅到教育的春天。
一、时间教育
这个冬天,全国的人民都居家抗战新冠病毒的疫情,仿佛时间被按下暂停键。这个假期虽然被加长,但生活一下子好像就没有了诗和远方!我们也真正成为了时间的主人,父母不用着急忙慌的上下班,孩子不用上下学和参加任何课外补习班。那么时间规划对我们就尤为重要啦!我们可以和家人和孩子一起讨论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大家一起制定商讨:什么时候起床?几点读书学习?啥时间进行什么游戏锻炼活动?什么时间午休?什么时间段全家娱乐?几点讲睡前故事?啥时间按时休息等等?最关键是能让孩子学会在时间的规划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有计划的生活不会感到慵懒和无聊,也真正的让孩子体验到参与家庭决策的成就感并能很好的去执行。
二、习惯教育
说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我们在家抗疫情的时间已然超21天啦。在这个亲子周期里我们引导孩子养成哪些好的习惯呢?关键是我们做家长的得想过。看朋友圈有些宝妈们成了居家大厨,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学会了制作凉皮,蒸馒头,包包子,各种花式的晒厨艺。家长们在做这些食物的时候是否让孩子们一块参与呢?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和动手制作,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体验到生活其实有很多乐趣,更会体验到做家务做饭这些平常孩子看不到眼里的“琐事”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生活中每一件是都需要专注和花心思(创意)。其实教育有时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多参与(通俗讲就是有意义的事情就大胆让孩子们掺和)。
三、规则教育
说到规则,我想说说孩子玩手机的事情。如果家庭没有制定生活规划,家长躺在沙发上刷屏,那孩子可能会在这段特殊日子里也会成为小手机控。家长无意间21天帮孩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那就后悔莫及了,疫情之下雪上加霜。如果家长有加入规则意识的培养,可以玩但是一定有时间限制,要在明确的规则下去获得体验的乐趣。不遵守规则就会缩短玩手机的时间直到取消玩的资格。这也在规则的规范下,孩子既能享受玩的乐趣又能接受规则意识的教育。在看看那些不顾规则,不按抗疫要求私自出门,不戴口罩,偷偷聚餐打麻将,抢菜、抢药、抢口罩的那些无视生命健康规则人们。我们通过这些真实的例子强化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这样的教育真实有显而易见。
四、诚实教育
诚实在教育中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诚实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准则。这次新冠疫情的第一“吹哨人”张继先,还有抗疫英雄李文亮等8位医生,他们是诚实的。但是,现实生活里有些类似《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样的官老爷们,他们延误了疫情的防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就是不诚实的代价。有人说诚实是一种品质,我觉得诚实是一种精神的勇敢。张继先,李文亮医生就是“最勇敢”者的范例。将8位医生的预警视为“造谣”的官员、媒体是没有实事求是的。张继先医生第一时间对她的病生实行排查和隔离,这才是真正的勇士。我们的孩子要做诚实的勇士,我们的家长更应该以身示范不是吗?
这里我没有谈及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等等那些大的教育命题,我是觉得这些简单的教育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他们最贴近我们孩子的生活层面和认知层面。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做人亦是如此。在抗“疫”的战场上,只要我们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一定会找到教育的“春天”,嗅到她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