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推动社会发展。如有发现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站长删除!

大家都在搜:《中华文明》 四年级课课练 数学文化 老王 新郑学习心得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三什么意思

博客会员 2023-03-19 18:21:04 教学研究 7 ℃
言忠信,行笃敬。 选自:《论语》
 意思: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选自《礼记》
 意思: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理政事的办法。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一树百获者,人也。选自《管子权修》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选自《三国志》
 意思: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选自《左传》
 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意思: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出处:范晔《后汉书?周举传》
 意思:在天下的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老子》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出处:《礼记》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出处:桓宽《盐铁论》
 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
 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出处:葛洪《抱朴子》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出处:《旧唐书》
 意思:(一个人)不敬重别人,实际上是不敬重自己。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出处:《论语》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出处:《韩诗外传》
 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意思:学好像登山一样艰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处:《晏子春秋》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意思: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读写结合怎样能做到“有意思”?首先,要明晰这里“有意思”的概念:意,指的是主旨、情趣;思,指的是思想、思维。两者具备,则为“有意思”。

       基于年段特点,小学语文中年段的读写结合通常侧重以段落、句群为训练对象,同时要做到基于文本,要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特点,挑选出恰当的“读写结合”点,进而开展有意思的读写结合指导。

    《宝葫芦的秘密》是统编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第1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语中写道:“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关注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以及“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宝葫芦的秘密》一课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题: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这就很适合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

        针对文中奶奶所讲故事的内容,进行读写技能的指导,我们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方式:模仿、再现、感想、创写。从这几个角度入手,可以有效落实读写结合,并突出语文学习的主旨,体现语文学习的情趣,激发语文学习的思想,提升语文学习的思维。

       important;margin:0px;padding:0px;max-width:100%;box-sizing:border-box;">01模仿,习得语言范式

文本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接触文本。接触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写,更可以是读写结合。在读写结合教学的多种策略中,首先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在模仿中去习得课文中典型的语言范式,积累遣词造句的技巧与方法。

     《宝葫芦的秘密》一文中,奶奶讲故事的内容在第17-18自然段,这部分文字有哪些值得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语言范式呢?不难发现以下两点:其一,是文字简洁,表达概括;其二,是将多个故事合并在一起叙述时,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进行串接。

      原文中写道:“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因为一下子列举四个人物的四件故事,所以每一个故事都没有展开详述,而都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就是此处明显的语言表达特点,也是读写结合指导的关注点,教师可以先引用原著中的某些故事情节,给学生作为训练的素材,试着用“人物+原因+得到宝葫芦”的方式进行概括。随后,再让学生打开思维,想象还可以有哪些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宝葫芦,也用同样的句式来表达。

      此段话还有另一个表达特点,就是当多个故事合并在一起的时候,使用不同的词语进行串接。分别用了“上次讲的是”、“下次讲的是”、“王五呢”、“至于赵六”几个不同的文字内容进行串联,这就增加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

      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创造出若干个新的故事,这时,教师提出要求,用不同的词把它们串联起来。学生可以参照文章的样本,也可以运用其他的词语,就能体会到这种表达技巧的妙处。

02

 2    1 2 下一页 尾页
搜索
栏目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