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推动社会发展。如有发现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站长删除!

大家都在搜:《中华文明》 四年级课课练 数学文化 老王 新郑学习心得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五年级下册写字书

博客会员 2023-03-19 11:33:09 教学研究 7 ℃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主题:复习第五单元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新城中心校全体四年级数学教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回顾、总结、巩固。教材力图先通过对知识和方法的总结,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已达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发展学生能力。

3.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本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元内容,初步认识了方程,并能解答一步计算或则简单的两步计算的方程。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发现本单元的内容拉开了学生的差距,学会了的学生基本上会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解答,但是学困生在本单元的内容中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不知道怎么分析题意,找出关键的数量关系。所以测试时分数差距比较大,需要加强巩固和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等量关系、掌握方程的意义并会根据等量关系熟练地列、解方程。

2.在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处理信息、寻找等量关系、列解方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评价任务

1.能用字母表示数,找到等量关系,熟练解方程。

2.能利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小鸟小鸟》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五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

   题:春景

   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者:黄珍珍 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

内容标准:能够听辨旋律的力度、速度、强弱规律;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图形谱等做出相应的反应。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鸟小鸟》,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说出歌曲各乐段在节奏、旋律上的不同。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1980年的电影《苗苗》的插曲,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歌曲以小鸟为题,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

这首歌曲是6/8拍子,两段体结构的二声部合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是递进关系,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为齐唱;第二乐段高亢嘹亮,优美抒情,演唱形式为二声部合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在感受聆听、合唱演唱等活动中,将歌曲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融汇其中,让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在解读歌词之后会用歌声来抒发感情,以情带声,从而启发学生自信、自主地参与音乐活动,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学习目标

1. 通过聆听、模唱准确学唱歌曲,能运用力度和对节奏节拍的准确诠释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感受歌曲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体会它们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2.通过二声部合唱的聆听和高声部的学唱,使学生初步建立三度和声关系,为第二课时的合唱打好基础。

评价任务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体验歌曲节拍、旋律特点,自主参与歌曲学唱——检测目标1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准确,演唱表达准确,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二声部情境演唱——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准稳定,声音统一、和谐,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学活动

导入

1、创设情境,初次聆听,熟悉歌曲旋律与歌词

 

 

新曲学唱

 

 

 

2再次聆听,为歌曲划分段落与情绪。

3、学唱第一乐段。

4、按节奏朗读两个乐段代表句歌词,找出区别并正确朗读。

5、重难点讲解:休止符和附点节奏的运用。

6、根据歌曲的力度和速度标记,音色统一、节奏准确地演唱歌曲的高声部

7、齐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以情带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能力拓展

1、播放歌曲的出处——电影《苗苗》的插曲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情绪情感,更深入地理解歌词意境。

2、引导学生把电影中的感情带入到歌曲演唱之中。

3、师生合作:二声部唱。

课堂小结

师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歌曲中小鸟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升华倡导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题:开动脑筋 ,想办法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者:谢小雅/中牟县滨河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共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认识和量词有关的短语,字词句运用学会查字典,懂得区分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展示自己在课下认识的生字,积累与春天有关的诗,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个园地的重点是正确认读7个生字,难点是学会查字典。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初步认识生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编儿歌等方法进行识字。在写字方面,处于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基于阅读: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借助范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量词短语,认识 “辆、匹、册、支、铅、棵、架”7个汉字,体会量词在生活中的使用。

2.进一步巩固26个字母大小写的区分,能熟练的对应大小写字母。

3.拓展相同部首的汉字,并比较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评价任务

1.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等形式,读准“辆、匹”等7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通过比一比,书写等形式,正确书写音序。

3.通过认真观察能区分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图片导入

15分钟)

出示图,学生看图学生字。

认读和量词相关的短语

(完成目标一)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儿歌学音序

13分钟)

 

 

 

 

 

活动一 (2分钟)

学生听音序儿歌。

(完成目标二)

激发学生学习音序的兴趣。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10分钟)

1、学生读拼音,认读音序。

2、学生朗读音序。

3、学生学习书写音序。

(完成目标二)

正确认读书写音序。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16分钟)

学习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自主探究

10分钟)

活动一:课件出示第一组生字:试着读一读,看一看,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

(1)学生自主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发表见解,集体归纳总结:日字旁。

(3)学生自由说说还有哪些带有日字旁的生字。

活动二:课件出示第二组生字,用同样的方法识字。

能比较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