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五年级下册写字书
博客会员 2023-03-19 11:33:09 教学研究 7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主题:复习第五单元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新城中心校全体四年级数学教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回顾、总结、巩固。教材力图先通过对知识和方法的总结,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已达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发展学生能力。
3.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本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元内容,初步认识了方程,并能解答一步计算或则简单的两步计算的方程。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发现本单元的内容拉开了学生的差距,学会了的学生基本上会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解答,但是学困生在本单元的内容中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不知道怎么分析题意,找出关键的数量关系。所以测试时分数差距比较大,需要加强巩固和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等量关系、掌握方程的意义并会根据等量关系熟练地列、解方程。
2.在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处理信息、寻找等量关系、列解方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评价任务
1.能用字母表示数,找到等量关系,熟练解方程。
2.能利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小鸟小鸟》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五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
主 题:春景
课 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黄珍珍 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
内容标准:能够听辨旋律的力度、速度、强弱规律;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图形谱等做出相应的反应。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鸟小鸟》,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说出歌曲各乐段在节奏、旋律上的不同。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1980年的电影《苗苗》的插曲,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歌曲以小鸟为题,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
这首歌曲是6/8拍子,两段体结构的二声部合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是递进关系,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为齐唱;第二乐段高亢嘹亮,优美抒情,演唱形式为二声部合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在感受聆听、合唱演唱等活动中,将歌曲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融汇其中,让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在解读歌词之后会用歌声来抒发感情,以情带声,从而启发学生自信、自主地参与音乐活动,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学习目标
1. 通过聆听、模唱准确学唱歌曲,能运用力度和对节奏节拍的准确诠释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感受歌曲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体会它们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2.通过二声部合唱的聆听和高声部的学唱,使学生初步建立三度和声关系,为第二课时的合唱打好基础。
评价任务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体验歌曲节拍、旋律特点,自主参与歌曲学唱——检测目标1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准确,演唱表达准确,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二声部情境演唱——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评价标准:音准稳定,声音统一、和谐,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
环 节 | 教学活动 |
导入 | 1、创设情境,初次聆听,熟悉歌曲旋律与歌词。 |
新曲学唱
| 2、再次聆听,为歌曲划分段落与情绪。 |
3、学唱第一乐段。 4、按节奏朗读两个乐段代表句歌词,找出区别并正确朗读。 5、重难点讲解:休止符和附点节奏的运用。 | |
6、根据歌曲的力度和速度标记,音色统一、节奏准确地演唱歌曲的高声部。 7、齐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以情带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
能力拓展 | 1、播放歌曲的出处——电影《苗苗》的插曲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情绪情感,更深入地理解歌词意境。 2、引导学生把电影中的感情带入到歌曲演唱之中。 3、师生合作:二声部合唱。 |
课堂小结 | 师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歌曲中小鸟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升华,倡导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主 题:开动脑筋 ,想办法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谢小雅/中牟县滨河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共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认识和量词有关的短语,字词句运用学会查字典,懂得区分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展示自己在课下认识的生字,积累与春天有关的诗,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个园地的重点是正确认读7个生字,难点是学会查字典。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初步认识生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编儿歌等方法进行识字。在写字方面,处于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基于阅读: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借助范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量词短语,认识 “辆、匹、册、支、铅、棵、架”7个汉字,体会量词在生活中的使用。
2.进一步巩固26个字母大小写的区分,能熟练的对应大小写字母。
3.拓展相同部首的汉字,并比较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评价任务
1.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等形式,读准“辆、匹”等7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通过比一比,书写等形式,正确书写音序。
3.通过认真观察能区分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环节一 图片导入 (15分钟) | 出示图片,学生看图学生字。 认读和量词相关的短语。 (完成目标一) |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评价目标一) |
环节二 儿歌学音序 (13分钟)
|
活动一 (2分钟) 学生听音序儿歌。 (完成目标二) | 激发学生学习音序的兴趣。 (评价目标二) |
活动二 (10分钟) 1、学生读拼音,认读音序。 2、学生朗读音序。 3、学生学习书写音序。 (完成目标二) | 正确认读书写音序。 (评价目标二) | |
活动三 (16分钟) 学习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评价目标二) | |
环节三 自主探究 (10分钟) | 活动一:课件出示第一组生字:试着读一读,看一看,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 (1)学生自主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发表见解,集体归纳总结:日字旁。 (3)学生自由说说还有哪些带有日字旁的生字。 活动二:课件出示第二组生字,用同样的方法识字。 | 能比较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