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博客会员 2023-01-25 08:21:01 教学研究 16 ℃关于阅读的做法
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 夏雨
这一届二年级的学生,是从一年级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幸运娃娃,是“部编版的孩子”,这一届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二年级的家长,年轻,教育理念相对先进,对于“阅读”的重要性了然于心,愿意配合,是开展阅读工作的“重要外援”;
二年级的孩子,个性张扬,有主见,有想法,勇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会明确告诉你:“我不喜欢读这一本书”、“我只想读那一本书”等,要求老师在班级内开展“个性化阅读”,同时,这个年纪的学生特别重视老师评价,相比于家长和同伴,老师的评价至关重要;
二年级的教材,部编版,通过“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版块的设置,对阅读的重视不言而喻,对课外阅读的开展提出明确目标,是开展阅读工作的“优势”;
做法:
1、强调正面评价。
表扬读书多的孩子、表扬爱读书、主动读书的孩子,对于还没有开始阅读或者阅读有困难的孩子,从不批评,而是让这部分孩子向“阅读之星”学习,通过同伴的互帮互助,保持阅读兴趣的同时,获得阅读动力;
2、随时评价。
与语文教材相融合,与校本课程向融合,与班级活动向融合,不仅限于在阅读课上对阅读行为进行评价,而是随时评价,课堂上、活动中,能主动阅读的、有阅读质量的,老师看到后及时评价;
3、与综合评价融合。
阅读与课堂表现、卫生纪律等一并参与个人“雏鹰争章”、“我是班级之星”等积攒奖励积分的评价活动中,让学生认为,阅读无处不在,语文就是阅读,阅读就是语文,生活中处处有阅读,阅读行为是光荣的,是有益处的;
4、寻找外援,家长参与。
相比于短暂的在校时间,学生在家里的每日阅读开展情况更为重要,通过家长会,强调家庭阅读的重要性,讲解每日阅读记录的方法,引导家长真实记录孩子每天在家的阅读状态,并及时反馈,便于老师在校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孩子的阅读行为,对阅读保持长久兴趣,并逐渐培养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第三课时:第几 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 题:第几 课 时:共7课时,第3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因为5以内各数,再整数集合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低,儿童理解比较容易。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书写数字,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字的写法。 3.学情分析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以前对5以内的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各数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是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2.通过生活实例,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3. 结合排队等活动,受到尊敬老人、礼貌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评价任务 1、能够认真观察主题图根据老师的要求回答人物的排序、位置 2、结合实际生活能够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