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推动社会发展。如有发现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站长删除!

大家都在搜:《中华文明》 四年级课课练 数学文化 老王 新郑学习心得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我想变成什么作文

博客会员 2023-01-25 06:00:04 教学研究 15 ℃

作文,作文,何为作文?就是平时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试评不上一类二类文,被扣掉五七六分,排不上好名次让老师低看的东西;就是中考时写跑题与高中失之交臂,让父母着急叹气多花钱的一篇文章;同样,也是高考时决定你命运的,多年苦读一朝论成败,令家人或扬眉吐气或垂头丧气的千把汉字。如果想写好它,就需勤写勤练,方能炉火纯青,打造出篇篇佳作。但惟其“练路”最为难走,鄙人便深有体会。


每每看到语文试卷上作文区鲜红的负7与负8字样,老妈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振动我的耳膜,谆谆教诲我勤学苦练作文。本来我也知道,可经她这么一唠叨,热情顿时化为乌有,烦躁立刻随之而来,当然不肯就范。此时更少不了老妈的训斥了,把我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作家统统都搬了出来,说人家怎么怎么有文采,文章如何如何具神韵,我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乎天长日久,原来的那点积极性化为厌恶,更绝对不会去主动请缨了。


可面对卷子上那居高不下被扣掉的作文分数时,心里自是不好受,所以回家后就开始读书,想以此来弥补以前的过失,顺便抓一下灵感老妹。可每次都是心愿难遂,往往是灵感没抓到,还白白浪费了时间。愈是如此,老妈就愈是抓住我的短处不放,可没灵感怎么作文?老妈可不管这些,甚至还提出了不写作文别想睡觉的要挟,我自是一百个不愿意。怎奈老爸也在家坐镇,他们夫妻同心,其利可以断我呀!无可奈何的我终于“屈尊”写下了这篇不是文章的文章。


现在已是北京时间22点整,我的思路又开始时断时续了,好希望去梦会周公,可重任在肩,今晚能否睡觉就在此一搏了。我一定要多凑字数,猛写,快写,抓住灵感大妹子衣服的一角,快马加鞭一往直前地写下去。


我知道,这篇文章不一定合格,但毕竟是我的心声——真情实感哪!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要刷牙睡觉了,估计字数差不离儿吧。


唉,作文哪!

作文——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停滞在“朗读”这个环节。朗读是一种综合吸收或训练,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仅靠“朗读”,学生的语言潜力、心智资源还不能更好地挖掘和发挥。

    从“朗读”过渡到“作文”,不仅是教学重点的转移,更重要的还是语文教学本身的深化,以及学生语言发展和心智发展的内在需求。

    何谓作文?所有依赖于一定的语言惯性、模糊的理性和清晰的感性,以及严密的形象思维所构成的语言整体,统称为作文。很显然,作文的思维过程,它的形成程序,与阅读存在着倒逆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整过过程中呢?

    说到底,作文是一种表达的需要。要去进行作文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或回应,首先要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你的作文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表达需求,如果不,作为教师就应该先去适应学生的这种需求,才是明智之举。

    适应学生的需求,并非迎合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表达需求是多方面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允许学生尽情表达,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言语”环境,然后再去发现问题,给予适度适时的点拨或引导。你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表达,当然也会赢得学生更多的接纳。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让学生在知情中改进,而作文教学就成了沟通师生的桥梁。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语言技巧,他们收获更多的是语文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思想、情感和心智的综合发展。

    语文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它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从文章中获取更多、更深、更广的信息;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怎样把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情感通过规范的语言文字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其实,语文教学的这两大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互补的。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入了,情感丰富了,认知水平提升了,他们更渴望与外界交流,这样就为作文提供了驱动力和内涵。而当他们在寻求表达的过程中,一旦感到“心有余笔力不足”,又反过来促进他们更广泛、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去阅读,阅读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如果语文教学能够步入如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师生共同享受沟通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快乐。

   “教书育人”——作文教学应该能很好地承担起这个责任。

   “育人”是作文教学的前提。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表达需求的引导。学生的表达需求是他们心灵的外在表露。当他们通过作文倾诉宣泄时,教师就更方便去发现、去引导。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不断地改进自我,明辨是非,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学会做“真人”。

    作文教学在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生心智成长肥沃的土壤。润物细无声,作文教学育人于无痕。我曾经在给学生“作文集”的赠言中这样写道:

   “作文感人之处就是表露真情。真情是从生活漫不经心的细节之处流来,流进作者的心田。于是,真情便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血液里渐渐弥漫开去。”

   “作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人,做一个智勇的、有正义心的人,做一个宽厚的、有包容心的人,做一个勤奋的、有进取心的人。”

   “你们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一颗颗鲜活的心灵在跃动,都是一股股清澈的甘泉在流泻。它们来自生活,来自自然,原滋原味,没有雕琢的痕迹,没有虚假的掺兑,都是真情的流露。让我们把它们精心珍藏起来,珍藏这份真情,这份体验,珍藏这份青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语文应更加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字”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本学年度,我第一次担任语文的教学工作,而且不是从低年级开始,而是教五年级的语文。因为从来没有教过语文,所以心里没底,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我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是教的自然、科学、计算机等所谓的“副课”,教语文可从来没有想过,真怕耽误了学生。不过,既然学校工作需要,不论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我都会义不容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这门课。

初次教语文不知如何下手,就向其他教师请教、听别人的课,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快的提高。所以在积极备课的同时,我一有机会就虚心的向优秀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通过一个学期的从陌生到了解,再到逐渐熟悉,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请大家一起研究、指正。

我认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能力的培养比基础知识的学校更加重要。我的依据是:

第一、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当水准的知识积累,应付日常的识字、阅读已经绰绰有余。不需要我们教师再逐字、逐词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教学了。

第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能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使我们教师减轻很多压力,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

第三、小学生在低、中年级已经学会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到了高年级,我们教师要能够正确、合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不断地强化,才能养成好的习惯。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写作文不仅能够涉及到学生对字、词、句的运用,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词汇的积累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综合以上几点,所以我认为作文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搜索
栏目分类
标签列表